coach斜背包,殿下,賊子已盡伏誅,請殿下明示。嚴德勝方一倒下,最早出手擊殺了王懿的那名蒙面刀客已解開了蒙面巾,赫然竟是羅通,但見其大步走到了李顯的身前,一躬身,恭敬地出言請示道。七弟珍重,早去早回,為兄在京翹首以盼了。別離總是傷感的,尤其是一想到李顯這一走之後,自個兒必將面對著太子一方的龐大壓力,李賢打心眼裡就捨不得李顯離開,這一路相送了一程又一程,一直將李顯送到了藍田縣,眼瞅著就要出京師地面了,李賢這才不得不停了下來,於道旁緊握著李顯的手,雙目微紅地說了一句道。
肩包,自接到赴洛陽的旨意後,李顯便與李賢長談過了一夜,已將朝局的大體走向詳細地分析了一番,該說的自是早就說過了,可李顯卻還是放心不下李賢的剛直性子,這便再次苦口婆心地叮嚀了一番。為兄心中有數,七弟放心好了。儘管李顯說得甚是委婉,可李賢卻顯然並沒有真心地接受李顯的建議,只是含含糊糊地應答了一句。罷了,這廝就是不到黃河心不死的貨,多說無益!
手拿包,話音一落,也不給李賢再多言的機會,一轉身,大步行到了寬大的豪華馬車旁,一哈腰便頭也不回地鑽了進去。這一見李顯已上了馬車,早已恭候在馬車旁的高邈自不敢怠慢,扯著嗓子吼了一聲,大隊人馬便簇擁著十數輛馬車沿著大道向前方緩緩行了去。這一走,不知何日方能再回京師了!李顯一上了馬車便情不自禁地掀開了車簾子的一角,回望著京師的方向,心中滿是感慨之意,只因李顯很清楚所謂的完婚詔書不過就是個幌子罷了,其實是調虎離山之計耳——這三年來,因著李顯居中平衡的關係,兄弟三人雖略有些小摩擦,可大體上卻是相安無事,各自發展,不單是李賢的科舉改革順利無比,已試行了一番大比,算是為國選取了不少的良才,而太子李弘負責掌總的漕運工程也是捷報頻傳,廣通渠、汴渠的疏浚已告完成,三門渠的重開也已到了尾聲,若不出意外,最多再有個半年時間,整個漕運體係將可以順利投入運行,太子權威日重,而隨著高句麗的滅國,大唐軍威一時無對,整個朝堂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之景象,然則這卻不是武后想要看到的局面,尤其是在今年年初許敬宗這個武后在朝堂上的最大依靠告老之後,武后便失去了製衡京師朝局的最後一個手段,毫無疑問,武后不可能無動於衷地坐看自個兒被排擠出政治的中心,打破京師目下的平衡便成了武后的不二選擇,很顯然,將李顯這個起潤滑作用的棋子調離朝堂,從而引發太子與李賢之間的激烈衝突便不失為一步妙手,在這等情形之下,李顯勢必很難在短時間裡回歸京師了的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